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心闻 | 你的态度因何而变
发布时间:2020.12.18 关键词: 原文来自:
  

文/心之爱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一、心理学实验

1959年,费斯廷格与卡尔史密斯(Festinger&Carlsmith)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研究者请被试完成整整1个小时的无聊工作,如将一排排螺丝拧进1/4, 然后倒回来再重拧,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此后,实验巧妙地安排被试帮助研究者对等待实验的其他学生谎称,实验工作是非常有趣而愉快的。作为协助研究的报酬,一部分被试获得20 美元,另一部分被试仅得到1美元。

结果发现,当让被试自己来评定实验工作的有趣程度及参加类似实验的意向时,与没有安排说谎也没有报酬的控制组相比,获得20美元报酬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一样,认为实验枯燥无聊,不愿意再参加类似的实验。他们为协助研究而说谎的报酬是充足的,因而对实验保持着原有的态度。

有趣的是,获得1美元的被试与控制组以及获得20美元报酬的被试大相径庭,他们的确认为所做的1小时实验工作是愉快的,并表示愿意参加类似的实验。仅仅为1美元的报酬,就帮研究者说谎,理由是不充分的。没有人会愚蠢到为1美元说谎。他们需要更多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说谎。为此,他们改变了自己对待实验的态度,最终认为实际上实验的确是有趣的。实验结论得出,人们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少,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越是缺乏,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不充分理由效应”。

费斯廷格指出,认知不协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不协调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去改变相关的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即便暂时性的行为改变,也会引起人们的态度变化。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做出一个已经既成事实的行为时,人们的态度也会明显向使行为合理化的方向倾斜。

举例,一个宝妈考虑到很多因素,如经济条件不允许、影响了老大的正常生活、打破了三口之家的平静等,非常坚定不生二胎,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事实导致宝妈和自己原有的认知相冲突,可是行为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只能调整自己对事物的态度,于是宝妈会觉得老大将来有个伴儿也不错,两个孩子一起成长,手足之情难能可贵。你看,宝妈将自己的认知改变一下,就可以和行为协调一致了,这样就缓解了压力。所以当你听到这个宝妈对二胎的态度有了180度转变,也不必感到惊讶了吧。



二、如何做?

那么如何减少或消除这种不协调呢?

(1)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以吸烟为例,相信“吸烟致癌”与“我在吸烟”这两个认知因素是不协调的。那么减少吸烟的量,或降低对吸烟致癌宣传的信奉程度,都可以减少不协调。彻底戒烟,或转向根本不相信吸烟致癌,则可以消除不协调。

(2)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减少抽烟的量,同时又转向认为“吸烟致癌”不像宣传的那样可怕、或将不协调减少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或者根本消除。

(3)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以吸烟为例,在既不怀疑“吸烟致癌”的论断,又不戒烟或减少吸烟量的情况下,通过补充新的认知因素,二者的不协调关系同样可以消除。如“吸烟可以提神、增加工作效率”的新认知,从而使吸烟成为虽然有代价但仍是值得的行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