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应该用耿直揭穿谎言吗?
发布时间:2019.01.12 关键词: 原文来自:
  

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


文 | 心之爱/新雨流泉

(本订阅号第357篇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如果有人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说过谎!”那么,TA很可能就是个道貌岸然的“骗子”。欺骗的本性深深印刻在人类的每个细胞中。20年前,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社会心理学家迪波洛和同事们要求147名成年被试,在整整一周时间内,每当自己误导、欺骗他人时,就把这个情况记录下来。研究者发现,被试者们平均每天撒谎一到两次。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谎言中的大部分无伤大雅,主要是为了掩盖自身的不足或是顾虑他人的感受。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撒谎的两个主要动机是维持自己的自恋和同理他人的感受。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便人们谎言不断,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损人利己的严重谎言是相对很少的,他们通常会有意识地控制撒谎的程度。(反社会人格者除外,他们撒谎是为了操纵别人,以获得金钱、权力、物质利益)。

国际知名的撒谎研究专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在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项实验中,志愿者们要做一个总计包含20个简单数学问题的测试。即便研究人员明显提高了被试答对题后的奖励,志愿者也没有撒更大的谎。根据他的观点,人类想要自认诚实,源于将诚实内化为一种社会教给我们的可贵品质(超我)。




对自己来说,当个体诚实地表达自恋损伤有时会引起强烈的羞耻感,为了防止自体的破碎,TA不得已而撒谎,因为就绝大部分人来说,坦承自恋损伤引起的羞耻感往往比撒谎引起的内疚感令人更难以承受。美国精神分析家迈克尔·雅克布斯谈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佩图拉告诉治疗师,她不会为说出善意的谎言而内疚。治疗师觉得她对此还是挺在意的,就询问她具体是指哪些谎言。她解释说,如果有人问她的现状,她不会透露自己的不幸和不满;她让别人以为她能搞定一切且能与人融洽地相处,虽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佩图感到,如果不能在别人眼中表现完美,她将感到非常羞耻。因此她宁愿忍受说谎带来的不安,也不愿意体验那种羞耻。”(《精神动力学咨询与治疗的精要-再现往昔》)

毋庸置疑,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总是抱着“耿直“的态度指出别人的谎言(特别是那些维持自恋的谎言),就难免使他人尴尬和愤怒。这或许就是”难得糊涂“的价值和“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也许人类永远都无法消除谎言,然而,这并不是说撒谎本身就是美德。研究发现,随着撒谎次数增多,人类杏仁核对谎言的回应会逐渐减弱,哪怕撒的谎一个比一个大。如果出于维护他人的自恋和同理他人的感受对他人撒谎尚可称为“善意的谎言”,那么对自己的谎言则有必要足够警惕,因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足够诚实,才能最大可能地面对生活的困境乃至苦难。对来访者来说,即使痛苦,在心理咨询中也需要渐渐地杜绝谎言,这就是它与普通社交的不同之处。(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机构观点)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