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善妒者的解脱之路
发布时间:2020.06.17 关键词: 原文来自:
  

善妒者的解脱之路|心理咨询

嫉妒别人

源于对自己没有定位

作者:新雨流泉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源于与他人在个性特质、物质财富和成就等方面比较,嫉妒者发现自身存在差距,体会到缺失感,甚至感到羞耻、愤恨和羞愧。对于嫉妒的本能现象,有人形容道:“嫉妒与石头坠落和大火燃烧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嫉妒的核心要素是看到他人长处后产生的痛苦的自卑感。我愿相信,善妒之人是没有找到本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且别人抢不走。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这样描述野野口修对日高的嫉妒:“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一个恶意嫉妒的样板,她做了两个小人儿,写上宝玉与王熙凤的姓名、生辰八字,用针往小人儿心口上扎。圣经《创世纪》则记载了,迦南人见到以色列人拥有健壮的牛羊后,就往以色列人的井里投土。

法国作家里瓦罗尔点出了嫉妒的思维内容,即过度的比较和竞争,而后因自感卑微而痛苦。他说“比较是嫉妒之母”。嫉妒者惯于和相近的人比较。例如,密友同学﹝社交关系﹞、邻居乡里﹝物理距离﹞、同胞姊妹﹝血缘关系﹞。

善妒者的解脱之路|心理咨询

嫉妒的本质特征是隐蔽性和秘密性。通常情况下,对他人的嫉妒不到癫狂的程度,嫉妒者不会在社交中露骨地表达这种情绪,他们会不经意间在幸灾乐祸的表情、不合时宜的玩笑中偶尔让嫉妒留下蛛丝马迹。

当嫉妒感产生时,人们可能意识到自己的狭隘、无能和不道德,并为自己的狭隘、无能、不道德感到羞耻和内疚,因而有意无意地把嫉妒放入心理的暗角。就好像,把垃圾扫到沙发底下,仿佛它就消失了一样。

然而,除非把嫉妒当作人性的存在承认和尊重,你就几乎不可能与它和平共处。对每个人而言,随时察觉对他人的嫉妒并给予自己以宽容,都绝非是小的成就。不把嫉妒的念头升级到伤人的言行,真正可称为大善大勇。

善妒者的解脱之路|心理咨询

有人为何总是“咬住”嫉妒不放呢?这往往源于自恋和迷失。当身边的人发迹时,善妒者心中的第一个声音往往是“凭什么是他,而不是我。”他们在与相近的人的相处中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醉心于欣赏自己的影像或者过分的自惭形秽,而无暇观察他人的美好之处和美好之处的来源。如果放下自我关注,你往往会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人之所以成功总归有其必然性,只是你忽视和不愿意承认而已。

善妒之人往往太容易迷失,经常有空虚漂泊的感觉,从而只能在和他人的比较与争夺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却不敢相信他自身就是一个独特和充满资源的存在。

周国平用寻找“最合适的位置”的理念试图把人们从与他人比较的泥潭中拉出来。他说,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这个位置既然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了。”既然每个人的位置都会不同,就不必抢什么,你不比别人高贵,也不比别人低劣,那就少点嫉妒,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