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心视角 | 死亡送给每个人的礼物,你悟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1.04.06 关键词: 原文来自:
  

文/心之爱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清明,一个特别的日子。

我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寄托哀思;

也在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只要有人还记得我

4月1日下午,赵英俊留给世界最后的话的视频曝光。

视频是2018年9月13号录制的。当时赵英俊刚患癌不久,身体还没那么消瘦,标志性爆炸头还没剪掉,他身穿黑色短T出镜,整个人状态还比较好。

两年后的2021年2月3号,赵英俊因患肝癌离世,家属通过微博发布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篇小作文。


如今再看两年前录制的视频,那鲜活的面孔、对自己的打趣,尤其是面对死亡的乐观态度,不禁令人泪目。

视频中,他打趣地问“还能不能再抢救一下”,然后“平静”地讲述着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恐惧,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不舍。

其实,我们都能看到,他用很多小动作在掩盖自己的紧张和不平静,正是在这种“平静”和“不平静”的张力中,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谁能平静地面对死亡呢?这个对手太强大了。唯其如此,我们才更感动于人在死亡面前的觉知——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只要还有人记得我,记得我的歌声,我可能就还在某个角落,陪伴着你们。”


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


无独有偶,电影《寻梦环游记》中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传说中,人这辈子一共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随着人们的鞠躬,你的社会地位死亡。

第三次,也是最后的死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将你忘记……

电影主人公男孩米格尔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获知了关于生死、记忆和爱的真谛。


对于生死的话题,人们乐此不疲,却又讳莫如深。

在这部电影中,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很美的注解:只要有家人牵挂你,你便会在亡灵世界永远活着,直至百年后,你的家人在那个世界与你团聚。

而遗忘,才是最大的死亡。

在这里,死亡变成华丽的狂欢,甚至还能开万人演唱会一起迎接日出。

虽然这是艺术的升华,却能给带来我们思考和启发:死亡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但如果我们带着爱,修复了这段丧失,或许它也可以给我们以安慰和力量。


坦然接受亦是一种美好


漫长的人生中,死亡是我们最不愿触及、却又无法逃避的课题,人生最重大的丧失。

面对丧失,我们会悲伤、难过,但这些复杂的情绪体验却并不足以修复由此带来的创伤。

要修复一段丧失带来的伤痛,必须要经历哀悼。

哀悼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处理消化丧失和悲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修通丧失后的分离。

哀悼的过程有四个阶段。

首先是否认。在得知亲人意外离世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真的。之后我们会处于精神休克状态,我们会觉得这是一场恶梦,只要醒来,一切都没有发生。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是保护心理健康的正常反应。


其次是情感爆发。不得已接受现实后,我们会出现大量的情绪:痛苦,愤怒,恨,无能感,被抛弃感,内疚感等等,于是我们会悲伤,会哭泣,会喊叫,甚至出现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再次是寻找与分离。在这一阶段,我们会不断去寻找逝者的痕迹,并在注定失败的过程中,慢慢体验着分离。这时大量爆发的情感逐步消退,悲伤成为主导情绪。

最后是与世界建立新关系的阶段。丧失意味着旧关系的断裂,当我们能够接受现实,并将丧失整合到当下的生活中,我们将与逝者建立起新的联结,并将这种联结创造性地引入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

至此,哀悼完成,我们将从悲伤的情绪中慢慢走出来,开始更有意义的新生活。

正如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所说:“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在死亡离我们还有些距离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理性、认真地思考生命和死亡。而当死亡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能做到坦然接受,亦是一种美好。”

同样,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去,能够尽情哀悼,做到坦然接受,便能把收获到的所有疗愈的、积极的、滋养的能量,放进心里,并坦然接受所有来自外在的无常。

或许,这便是死亡留给我们最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

[1]《赵英俊留给世界最后的话》 嗨爆社

[2]《年度催泪弹!这部关于亡灵的动画片,是今年最温暖治愈的故事 》 搜狐网

[3]《面对丧失,请尽情的哀悼!》 文/何池荫 简书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