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胡鑫宇请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一文为什么引起了争议?
发布时间:2023.02.08 关键词: 原文来自:
  

来访者问:

《胡鑫宇请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一文为什么引起了争议?对青少年更好的心理指导应该是怎样的?

经过106天搜救之后,官方通报:“胡鑫宇系自缢身亡”。他在录音中说,“自己曾想跳楼,但真的站到这里,反倒有点紧张。不为什么,只是觉得没有意义。”这一消息发布后,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发布一封信《胡鑫宇,请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在信中,社会心理指导师张青之表达了深深的惋惜和满怀的心痛,希望通过这样的一封信提醒广大青少年、提醒广大家长和老师以及青少年工作者,重视社会心理指导,能挽留很多孩子……

心之爱咨询师答:

这名心理指导师的这封信高度同情了胡鑫宇的命运,可是未必共情了胡鑫宇的自杀选择。

当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必定具有相当牢固的意志和情感逻辑,如果心理咨询师只带着强烈说服对方不要自杀的动机工作,就极可能失去共情位置,造成与来访者的意志对立,这反而不利于治疗。毕竟心理治疗并不等于谆谆教诲,不能只由朴素的情感支配。

胡鑫宇有典型的重度抑郁症状,极可能要联合药物和心理治疗,治疗难度不言而喻,治疗时长和前景不可预期。任何一名治疗师都不敢说一定可以把这个孩子从死神处拽回来。

《胡鑫宇请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可能给民众带来极大误解,仿佛只要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时间,就一定会消除胡鑫宇的自杀动机,这可能夸大了心理治疗的极限,且与有的心理治疗师的全能感合谋。故而,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或许会这样说:《胡鑫宇,请给我一个走近你的机会》。

这份信频繁使用“我可以告诉你……”,就像是一名痛心疾首的长辈在给孩子说一堆人生大道理,从而让孩子悬崖勒马。然而,大道理通常很“正确”可未必能救助人。有强烈自杀动机的青少年,通常并不是不懂人生道理而是懂得了太多人生道理依然没法解脱。

在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中,面对具有强烈自杀动机的青少年,治疗师十分注重治疗契约的签订(特别是关于自杀条款)。

通常,心理治疗师会联合(1)对抑郁症状的心理教育(2)以共情的方式矫正造成严重抑郁的思维扭曲(3)调整和改善孩子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家长言行中的偏见和局限。)(4)共情孩子强烈的绝望感并激发情感宣泄。(5)诠释孩子的不适应的防御机制……等方式进行治疗,这大概率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袁寒柏老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