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上海女教师出轨事件霸屏:心理学如何分析「师生恋」的成因?
发布时间:2024.02.25 关键词: 原文来自:
  



师生恋多半具有俄狄浦斯情结和自恋投射性认同的特质。
老师在心理上象征着父母,例如中国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教师教会学生规则、知识,有时可能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和自我理想。故而,教师很大部分塑造了学生的超我。
大学前,师生恋非常少见,这可能源于繁重的学业和常见的同学友谊,稀释和抑制了儿童、青少年对教师的性冲动。而且,学生与老师在生活中相处并不多,故而,老师的形象通常严肃且刻板。
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现实角色都相对固定,学生可能对老师,老师可能对学生都存在性幻想,可是性幻想不太可能突破伦理禁忌,通过恋爱呈现出来。
不过,在初高中,学生暗恋异性教师的并不少见。
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学生原生家庭性心理界限模糊或者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留守在祖辈家庭中,这样的孩子相对容易陷入对异性老师的迷恋中,这基本可以理解为是对失落母爱和父爱的陪伴需求的补偿,且把性冲动和性幻想掺杂进来,看起来就真像爱上老师了。
如果这时,异性教师存在着婚姻困扰和人格病理,他就极可能诱惑学生从而发展成畸形的师生恋。这是教师对学生纯粹的情感和性剥夺了。
人们对大学期间的师生恋则更为宽容,师生恋有时可能成为一段佳话。
对学生来说,与老师恋爱可能意味着对父母性欲望禁忌的突破,与教师发生性关系意味着变相满足了俄狄浦斯情结。
同时,这也意味着对内在父母权威影像的反叛,与老师建立伴侣关系就完成了从孩子-父母到恋人-恋人关系的转变。学生仿佛说:“爸妈你们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现在不是平起平坐了吗?”
对教师来说,与学生恋爱可能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自恋。他可能表现得才华横溢、魅力四射,从而把夸大和现实自体的混合投射到了学生身上,学生则迅速地内射了,从而对老师极为崇拜,双方建立起粉丝(学生) -与偶像(教师)的配对。
如果这对师生伴侣的人格不错,那么,随着相互越来越了解,粉丝-偶像的关系底色越来越少,且趋于现实。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似乎在大学里师生恋中,男教师-女学生伴侣配对比女教师-男学生的伴侣配对更加常见,这是否意味着男人比女人更自恋?
还是说,比起男人,女性更多地认同了传统的道德禁忌。
——袁老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