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工作室最新的动态
理性一定比感性好?心理学和你想的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4.05.11 关键词: 原文来自:
  



来访者问:
比如,我非常不喜欢一个人,这个人身上也有我想学习的优点,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去请教他(不愿意虚心求教),因为我自我安慰他的这个所谓优点我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总之我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可是我总是给自己找理由听从感性的声音……
咨询师答:
显然并不需要如此。
生活中,当我们需要理性战胜感性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拥有更明确和更清晰的目标,且此时的目标往往与我们个人内在的愿望具有密切的关联。
比如当内心十分渴望获得一项向往很久的成就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会随时督促自己做到自律与坚持。
当你非常不喜欢一个人,却只因为他身上有你认为可以学习的优点,导致你不得不需要经历一番自我安慰才能允许自己不去向他虚心请教,且事后依然很难从中感受到轻松,这恐怕就无法使用理性来战胜感性的需求。
而且这个过程中,似乎还呈现出你的另一种状态,即不能轻易地允许自己主观感性,仿佛如果只要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可能就错了,似乎只有遵循了所谓的理性判断才能够算对,这或许会是你的成长过程中所被动接受的一种养育模式吧。
事实上,否定自我内在的感受,是对自己的不接纳,当对自己的感受都无从认可与接受的时候,将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性。
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源自我们作出选择的需要。
选择本身是对一件事情的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主要出于现实性的需求,有时会有现实性的妥协,有时会包含有很多关于竞争、争取的因素。
当抉择一件事情时,理性不能够战胜感性,可能需要思考这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自己渴望从中获得的内在满足究竟是什么?
有时需要提醒自己关注那些可能会迷失自我的目标与方向,比如时刻保持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的规训,比如需要时刻保持谦逊,万不可骄傲的态度,等等。
生活中有太多呆板的教条性的规训,限制了我们自我本真的发展与成长。
真正能够为我们内心所接受并坚持下来的理性,往往是在我们的主观感受获得了足够的认可与支持后,于现实的实践中逐步发展出来的允许自由选择的决定。
——刘老师


广告